勇字在五行属什么?
“勇气”的“勇”字的本义,应该为“对危险的镇定、对待事情的不惧怕以及行动时的果断(因为‘定’和‘断’都有表示‘不害怕’的含义在内)”。 《说文解字·力部》:“𡄨,强有力也。从力甬声。一曰勇也。”“甬”读作yǒng(ㄩㄥˇ),“甬”本义即为“道路”。由此可知,“勇敢”(yǒng gǎn )原本应为“有很强的力量”且“能在路上前进/行事(不管遇到什么情况)”的意思;而“谨慎”(jǐn shèn)(小心做事的意思)则为“做事很仔细”之意。 “勇”在甲骨文中就写作上面是“弋”下边是“口”的样子,其意当为“手持刀矛等武器站在路口等待”之形。此字形与商代的军事组织“甲”字相似,“甲”字在金文中写作“¢”,上部分为“戈”的下部,即“弋”或“矛杆”;下部则写作“口”。
由上图可见,这种结构的“甲”字应读作yìŋ(ㄧㄥˋ),意为“持械等候命令”,因此可以认为甲骨文的“勇”即是“在路口持械等着接受命令的人(士兵)”。 这个时期的“勇”应当含有两个意思:一是“勇敢”;二是“谨慎”。其中第一个意思是从本义中直接借用的含义;而第二个则是借用了“慎”的字面意义——因为人们会注意听到“口”发出的声音从而避免伤害到自己的身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两个词是可以通假使用的。 当周代建立之后,由于周朝的统治者想要把战争变成一种仪式化的事物来加强民众对于王室的忠诚度并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他们不再使用象甲这种带有浓厚宗教性质的武器了而是改用青铜器作为主要的装备,并且逐渐开始重视军阵的排布和士兵的行动方式。这样一来,原先在战场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勇”的作用就开始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武”和“礼”——因为周人并不推崇在战斗中的勇猛行为,他们看重的东西更多在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军阵的排布以及如何让士兵们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战斗而不是依靠个人能力的发挥来解决问题。
因此“勇”就被逐渐地弱化了——“勇”所表达的第一层意思被转嫁到了“武”身上用以形容军队的实力;同时它原有的第二层内涵也被转给了新出现的“戒惧”二字——这样既保持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又避免了“勇”字在使用时会产生歧义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