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哪儿白询成都西部?

漆馨家漆馨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猜楼主想问的是“为什么成都是在西向发展而不是向东”,对吧? 首先,从自然条件来说,成都东部是龙泉山脉,由北而南分布着西岭雪山、四姑娘山、夹金山等海拔超过5000米的数道山脉,山体庞大,坡度很大,植被茂密,水源充足;

成都西北部的羌塘高原和青藏高原同样地形辽阔,气候寒冷干燥,不适合农业发展(除了畜牧业),而且有阿尼玛卿雪山和冈底斯峰等海拔超过6000米的山峰耸立其中,虽然比东部的山脉低了一些,但是气势更加雄浑壮观;

成都的西南部则是大渡河以及支流青衣江沿岸的浅丘和河谷平原,虽然能够提供大量的可耕地,但是地质结构不稳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地震毁坏了这些地区的水利设施和农田。

相比之下,成都的东北部属于广义的关中平原,土地平整,水源供应有保障,过去这里是渭河平原,有八百里秦川之称,可以说是天然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虽然也有秦岭和大巴山横亘在面前,但两者距离都比较远,且都被开采出来了。

再来看城市发展史,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成都平原定居从事农业生产了,不过当时的城市规模都很小,在城址上建有一圈一圈的围墙,里面住着不少人家,以种植业为主,兼营渔业和狩猎,已经具有城市的基本特征了——这就是成都的始祖古蜀国首都所在。

到了商代早期,这里称为蜀邑,成为蜀侯的国都,周王封蜀侯为候伯,并赐给他氏,即蜀氏,都城仍在此地;西汉时期设置益州郡,蜀地的官署就设在蜀邑故城。

后来的成都,就是沿袭了这个位置的中心,并且一直延续下来。 西汉时期的成都,虽然已经成为益州郡的治所,但是范围很小,据载仅仅“方五里”,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街道或镇的大小。至于人口嘛,史书上说汉武帝时“民殷富”,东汉末年“户六万”,可见相当不发达。

唐代杜甫诗云:“府中居人少,荒郊野草多。”说的应该就是这里的情况——因为位于西边的平原地带,又紧挨着秦岭,所以相对而言比较闭塞,发展也慢。 宋代以后才逐渐好起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