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晏陈依晏陈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是上古时期关于医学的著名论述。其中所说的“治未病”就是现在所讲的预防医学的范畴;“中医疗欲病”指的是现代所称的中医学科,如中药、针灸、推拿等;而“下医治已病”指的就是现在的西医药学。 所以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来看,中医从一开始就是十分重视养生的。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中医养生注重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合一、形神兼养、内外调和,以及“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盡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中医理论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我们在中间,只有努力做到阴阳平衡才能健康无病。怎样才能达到阳阴有济、阴阳平衡的状态呢?中医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什么是顺时?春天万物复苏,自然界一派生机蓬勃,我们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使机体阳气生发,推陈出新;夏天炎热,我们应该晚睡早起,劳逸结合,适时休息,保持机体阴阳相对的平衡;秋天草木凋零,气温渐凉,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开始由夏季的旺盛状态逐渐转为收敛状态,注意养收,以防阴盛阳虚;冬天万物肃杀,我们用“无扰乎阳”的方法保持体内阳气的充盈和通透。

除了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外,中医学还主张“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等,即我们现代人说的科学的生活方式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