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字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一种纪年方法,用五种自然现象(五行)来表示年的性质,用来指导生活和生产活动。 《尚书》里有“厥甲寅元戎启行……”的记载;在战国时代的楚地出土的竹简中也有类似“庚辰之年……甲午月……壬辰日……”的记录。这些记载说明至少在殷商和西周初期,中原地区就已经用天干地支记年月了。
西汉初年司马迁修建“太初历”时,把太阳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他同时提出了用加法定序的六十甲子日干支的方法,并首次应用于记年。这种纪年法明显受到了当时盛行于汉朝的阴阳家学说的影响。
东汉张衡著《灵宪》称:“帝喾(古音kù)娶陈峰氏之女,曰庆都,生尧。黄帝之子昌意,娶蜀王之女,号为王母,生颛顼。颛顼之父顺理,其母名曰游娅。”他是第一个把“甲子”作为纪年符号的人。并且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周期的,一个周期为60年,称为一个甲子。此后,这种纪年法被广泛使用。
唐代文学家韩愈写了篇著名的《元和圣德诗》纪念唐宪宗,开头就是“元和之初,上书者言:‘十年之中,有三甲子’……”这里直接使用了唐朝人熟知的“三甲子”的概念。宋代时,“三甲子”已经用于纪年、记事了。
“五行”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形态,与西方的古希腊人所提出的“土水气火风”有相似之处。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并不是五种简单元素,而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物质存在形式。 木为草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点; 水为冰雪雨水,具有寒凉、滋润的特点; 金为金属矿物,具有肃杀、收敛的特点; 火为烈日炎火,具有温暖、向上的特点; 土为大地山川,具有长养万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