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天气?
在青岛过了一个夏天,来北京之后终于感觉入冬了,气温直降至个位数,出门再也不担心被晒成黑人,虽然白天阳光和煦,微风轻柔,但早晨与夜晚的温差却让人震惊,前几天晚上睡觉不敢盖太厚的被子,总是迷迷糊糊把冻得浑身发紧的自己踢醒。 可是这几天突然升温,20多度的气温仿佛回到春天,周六还热到可以穿短袖,不过周一气温再次下降,预计会迎来今年的初雪。
昨天是冬至,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然而似乎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寒冷,早晚依旧需要毛衣厚裤。都说“冷在三九”,而今天是“三九”第二天呢!听说今年北京的冬天非常有可能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希望我们可以平安度过。 今天周日,我早早就收拾好了行李,明天就要回学校了,打开窗帘竟然发现外面阳光普照,温度计的水银柱几乎要触及30℃的标识。这真是出乎意料的温暖,甚至让我有点怀疑,明天的火车能不能顺利出发。
于是中午我决定收拾好心情,和舍友一起出去吃顿火锅,预祝未来几天北京降温失败,我们旅途顺利!(嗯,结果当然是失败的…) 从12月8日进入“三九”到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星期,“数九寒天”中的“数九”是指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单位,从这个单位中选取最大值作为整年的温度指标,也就是说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即将到来。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出自《九九歌》 这句俗语描述的是我国民间数九寒冬的习惯,人们根据最冷的三九、四九时段确定全年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其实,除了这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古人还有另一版本——《夏小正》,其中的内容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九九歌”大致相同,只是顺序有些不同。 《夏小正》以正月为起点: “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二月惊垫,言蜇虫惊起而出矣。” “三月清明,言草木萌动。四月立夏,言万物盛阳,吴楚阴阳之气始至。五月芒种,言草木丰茂。六月小暑,言温风始至。七月立秋,言凉风至。八月白露,言清风渐凉。九月寒露,言露气清爽。十月霜降,言阴气盛。十一月大雪,言阴极之至。十二月小寒,言寒气通天。” 到了宋元时期,人们逐渐用“九九消寒图”代替“九九歌”记录每年冬天的气候情况。
“九九消寒图”有很多种,最为常见的是画着梅花图的“梅香消寒图”以及写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谜。每天按照字体笔画数,填上适当数字,直到笔画尽,天气转暖。 “梅香消寒图”有54个字,每个字都是繁体,一天写一个字,五十天后就是立春。如果天气放晴,则“梅香四溢”;如果阴雨绵绵,就“雪覆梅枝”。 用文字记载的方法也有多种,较为常见的是诗句“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每一句首字连成一句话,每天都作一次记录,等到最后一字记完,冰雪融化,万物复苏。
当然,无论用什么方法,关键是要坚持每天记录,每天坚持“算”日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九九消寒”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年轻人早已不使用“九九消寒图”来记录日常了。但是,古人的这种智慧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在漫长的三九天里,每天计算“阳寿”一秒,既不能虚度光阴,也不能心急如焚,只有心平气和地过好每一天,才能顺利挺过“三九”“四九”,得到一年的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