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可防几级地震?
成都4月6日凌晨5时57分发生的4.8级地震,在距离震中约10公里的成都市中心,震感明显但并不强烈; 而去年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的5.1级地震,却使距离震中近300公里外的昆明市震感严重。 这是为什么? 据专家介绍,造成这种“远近感觉不同”的原因在于成都和昆明两地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
成都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属于青藏高原地震带部分;而昆明则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云贵高原的西缘,即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交接部,处于南北向构造带上。 从地图上看,两条断裂带呈东西走向,将西南地区分割成三个区域——川滇黔交界地区处于两个断裂带之间,并处于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安全的地段之一;而横贯中国中部的昆仑山-祁连山断裂带则是我国发生地震最多的地带。
从地理环境来看,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每年以大约5厘米的速度下沉,导致其东南缘大量断裂带处于长期应力释放状态,因此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虽然高,但却大多发生在人们难以感知的中强地震之中(如2010年汶川大地震);而地处云贵高原西部的昆明受到的地震影响则更多地来源于来自西北方向的西藏地区的地震。
地铁抗震设计通常按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和《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规定的本地区、本工程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抗震作用和内力计算,用以检验构件和连接的承载力以及结构的弹性变形,并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使结构具有在遇基本烈度地震时不需修理而仍可继续使用的抗震能力。第二阶段设计即抗震性能化设计,是在第一阶段设计的基础上对6度及以上设防的地铁主体工程及重要设备用房的结构构件,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高一度的要求进行补充计算,并应针对结构的薄弱部位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以提高结构的实际抗震能力,使工程具有在遇预估的最大地震(罕遇地震)时不致倒塌或产生致命破坏的能力。
地铁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7度和8度,重要线路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9度,抗震设防烈度每增加一度,地震力增加1.55倍。因此,地铁工程均能满足遇基本烈度地震时不需修理而继续使用的要求,重要线路和重要部位,还有遇预估最大地震(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高一度的烈度)时不倒塌或产生致命破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