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要股权质押?
对投资者进行保护,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股权交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就存在流通问题,导致其价格发现的功能难以发挥;其次从国际比较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流动性偏弱,也影响了资本的配置效率。2010年创业板的开闸,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监管层面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尽管新颁布的《证券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模式和路径,但现行法律体系下对员工持有公司股权仍然存在着信息披露、决策程序以及退出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成为未来进一步改革的难点。另一方面,从风险防范角度看,通过股质登记的方式将核心高管及重要业务人员的持股情况公开,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当然,对于拟上市企业而言,融资能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还会受到包括股权结构在内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对于部分需要补充流动资金且难以通过其它债务融资方式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股质融资模式作为一种“轻资产”的融资方式,可以满足其在特定时期内的融资需求。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适当放宽中小企业的股质融资限制条件、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具有一定必要性。当然,我们应当注意到,由于市场参与主体的不同,债券融资对于发行人相对股票融资而言更加看重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流动性水平,而股权质押融资则更偏重于对公司资产的估值。过分的倾向性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使市场参与主体忽略对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形成扭曲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