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波多黎群殴?
当时,中国在东南亚的驻军只有缅甸和泰国的陆军,而且规模都不大(空军和海军没有部署),所谓“百万大军”都是指陆军。而陆军的重心是防范云南边境的越南山地,对于波多黎各自然没什么兴趣。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陆军的第一目标就是摧毁在日本南下的美军。为了在第一时间对日本发动攻击并迫使其退出战争,美军集结了接近50万的军队(包括6个师又4个旅的非战斗人员),搭载180艘战舰和5000架飞机,从关岛、塞班岛等地向日本冲绳岛发动进攻。
日军总共约20万兵力,其中约7万多人是野战重兵集团,负责固守冲绳;另外约13万人是沿海守备队,负责阻击可能来自海洋的袭击部队——也就是说,日军把将近一半的力量用于防御自海上的入侵,而对从陆路进来的侵略者却只有少量防御兵力。这当然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入侵的敌人主要来自海上。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决战,是在日军全力应付从陆地上进犯的远征军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此时有一支强大的舰队突袭关岛,就有可能提前引爆战争的火药桶。
当诺尔顿少校率领的侦察机在波多黎各上空盘旋的时候,美国陆军的大批部队正在沿着加勒比海岸向北开进。然而,就在即将发起突袭前,美军突然收到来自华盛顿的新命令:由于苏联已经在波罗的海投下了原子弹并威胁要对柏林发起进攻,盟国决定取消对日作战行动,转而在太平洋上包围并消灭在东南亚的日军。原本用来突袭波多黎各的美军,现在要转而占领马绍尔群岛、基斯马特环礁以及埃尼威托克环礁等等。这些岛屿距离日本很远且战略价值很低,但在战术上却非常关键,因为它们位于从南洋各地前往东京的航线上,从而可以有效封锁住日军在东南亚的海军势力。
于是,在1944年11月,麦克阿瑟指挥美军登陆莱特岛。随着日本在南洋的海军势力被逐岛扫平,盟国彻底切断了日本通往本土以外的最后一根补给线。在1945年的最初几个月里,日军企图通过两栖突击收复菲律宾的邦板牙省,迫使盟国重新考虑在东南亚的海军部署。
如果这次突击成功,那么日军就可以利用该地区良好的天然港湾和战略屏障,继续维持着南洋的海军力量。但是,这支由三艘航母舰载机组成的机动部队却在莱特岛以北海域遭到美军舰载机的突然袭击,损失两艘主力航母,从此一蹶不振。 随后,美军开始全面准备在波多黎各进行登陆战。虽然这里离日本有万里之遥,但毕竟离战场更近一些。为保密起见,整个行动代号为“霸王行动”。
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1944年10月,美军两个师的先遣部队在巴拿马运河附近的塔拉斯坎岛登陆,准备作为未来登陆波多黎各的基地。在塔拉斯坎岛北部的一个小岛上,美国陆军修建了两个大型机场,准备用作航母的起飞降落场。随后,数百艘舰船满载着七个师的美国陆军士兵,从加勒比地区陆续开往波多黎各。 在进行战略谋划的同时,海军也开始了具体的战役准备。根据最初的设计,登陆波多黎各的先头部队将由第11和第77特混舰队协同完成,前者负责提供岸轰火力支援并在滩头开辟登陆场,后者则担任掩护任务并向岛上输送补给。
但由于第77特混舰队的飞机在战斗中受损严重,无法参加第一波次的登陆行动,遂改用第11特混舰队执行所有任务。为此,第11特混舰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密集空袭和舰炮射击,以掩护登陆艇群的航行并压制可能的防空火力点。在炮火准备阶段中,航母舰载机的出动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每天超过300架次,几乎是平时的一倍。
在猛烈的轰炸下,波多黎各的美军登陆场附近的重要目标都被摧毁,甚至连美军准备用于登陆的运输船都被炸沉一艘。尽管波多黎各人民在美国的鼓动下早已离心离德,但美国陆军仍然遭遇到了相当程度的抵抗,不得不展开血腥的肉搏战来夺取目标。一直到11月25日,也就是进军波多黎各一个月后,美军才最终完全控制了该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