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五行属性是什么?
「琰」字在现代是「yan三声」,但在古汉语中是「yan四声」。 《说文》中是这样解释的: “琰,石之次玉者。从二琰省,象盛貌”; 段玉裁注“凡言琰者,皆谓形如琰也”。 我个人觉得段玉裁的解释过于牵强附会了点(虽然他是权威)...不过既然这么说了那我就只好按他的解释来说啦~ 其实我也不是很懂古代的语言,所以以下只是我的猜测而已哦~^^
关于这个字的来源嘛~ 按照段玉裁的说法,这个字应该是「从二琰省,象盛皃」「形如琰也」来的呢!所以应该跟「琰」有某种关系吧^_^ 那好~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琰」(yán四声) 《说文》中说:「琰,美玉也。」 根据我的理解,所谓「形如琰」大概就是形容这种形状的玉石比较像「琰」的形状吧...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问题中的「琰」 《说文》中也给了这个字两个出处——一个是「女部」的「婉,顺也。从女宛省。」另外一个则是「王部」的「琬,琬玉也。象圭,而半微折,以为法也。」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出处是什么意思吧~ 先说第一个出处「婉」 段玉裁注:「凡曲而长谓之婉。引申之为柔顺之称。」 再看第二个出处「琬」 段玉裁注「圭形似璧而小,上端呈锐角状。此说甚确......」 「婉」和「琰」都指的是一种形状,也就是说这个字的本意指的就是「琬」或「琰」这种形状的石头或者玉器... 而且根据「婉」的释义来看,这个字显然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圆滑、柔顺」的意思,这倒是和现代的读音「wan三声」相呼应了呢~ 至于为什么又出现了「琰」这个字形呢,大概是因为这样表示出来的含义更加明确了吧(比如上面说的「婉」的延伸意思为「顺从」) 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两个同音的字来描述同一个东西,于是乎一个用来形容其外形,而另一个则用来强调其中蕴含的寓意……就这样演变成了现在的「琰」字(yan四声) 话说现在是不是可以猜到「琰」的来历了呀~~ 其实我个人认为要解释这个字的由来倒也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思路哈~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