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款增速回落原因?
一、经济增速下台阶, 金融进入新的调整周期
过去十年,中国GDP从2009年的29.45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82.7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3.15%,增幅连续超过两位数。与此对应,2009-2018年十年间中国信贷总量(人民币)从46.32万亿元增长至155.7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71%。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和金融正身处历史性大拐点之中:经济增长步入6-7%的中性区间,且预计未来将进一步下台阶;金融领域去杠杆、严监管大势所趋,2019年金融板块已出现宽信用困难、流动性支持需求上升等现象。作为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的重要观察节点,2019年企业利润进一步回落,M1环比有所回落,信贷增速开始下降。我们预计,经济将从2018年平均9.4%的增速逐步回落至6-7%的历史性平台区间,金融维度,利率市场化改革、监管加速加码、加强金融风控、加强监管交叉传递等变化正在重新排列市场生态。
二、2019年存贷款增速有支撑,但趋势性变化仍需等待
中国经济的新周期和金融体系的新常态共同决定: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和信贷投放将呈现明显分化。考虑到2019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为6.6%(实际同比增长6.6%),按照可比口径,2018年贷款增加13.74万亿元,我们认为2019年贷款计划完成13.5万亿元左右,相对2018年同比基本持平。考虑到2019年财政支出强度加大,M2增速有望从2018年的8.3%增至9%以上,实现“量增价平”,资金面总体稳定。从长期看,中国贷款增速中枢已见顶,2019年将迎来贷款增速阶段性调整期,期限约为1-2年。
三、2019年银行“三低一高”的特征仍在延续
2019年1月份,上市银行发布的年度业绩预期方面,整体仍呈现“三低一高”的特征:上市银行整体利润增速下行;上市银行今年股份回购预计总额不超过50亿元,与去年100多亿元相比,比例明显下滑;利息收入占比较高,非息收入占比持续提高;净息差维持稳定。
四、2019年银行股投资策略:成长性定价
2018年,中国A股迎来新一轮股息回报周期,4月底沪深300股息率升至6.47%的历史新高,此后股息率维持在6%-6.5%的历史相对高位。中国权益市场整体表现弱于债市,对资金吸引力有所走弱,2019年理财回报率(年化)跌至4.5%-4.75%,长债YTM为3.5%,中债净价指数同比增速1.04%,A股利率中枢较2018年继续下行。我们预计,2019年理财、存款利率将进一步下调,银行间流动性仍将持续宽松。但与此同时,银行板块表现将取决于两个因素的相对力量的转变:一是经济下行背景下金融机构贷款需求、以及理财和存款等资产需求的变化;另一个则是全球资金继续加码中国资产的方向变化。从国内外环境来看,中国资产更具性价比、外资加码中国核心资产的趋势不会改变,2019年银行估值的驱动因素更可能是:经济增速下台阶和利率中长期下行。我们预计2019年A股银行平均EPS将维持在1.1-1.2元人民币,估值大约7-7.5倍,整体保持震荡。成长性定价下,仍需区别银行不同特征:低估值、高股息蓝筹银行;特色经营区域银行;数字化、综合化融合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