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的形成原因?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城西,它北、西、南三面环山,东临城区,是一个狭长的湖泊。在2011年之前,湖面平均宽度不到两公里,长度也不过8.5公里;但在2011年之后,由于持续大雨,湖水暴涨,到2013年已经扩展到6.49万公顷(注:一公顷=15亩地) 。
关于“西湖”名称的来由,有一种说法是北宋时西湖内有多个湖洲,人们常在此放牧,因此又称“西湖为牧马塘”;还有一种说法是湖中有多座小岛,因岛上生长着许多西湖柳,故称“西湖”。 除了“西湖”这一通用的称谓之外,西湖还有“钱塘湖”“西子湖”“石城湖”等别名。
《水经•钱塘江渎》中有这样的记载:“浙江出钱唐县西五十里。东汉永元十五年,郡上言立都水官,作钱塘湖,又立钱塘江口候机陶。”“唐余杭郡,湖在郡西,因名西湖。” 唐朝诗人白居易《杭州春望》诗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宋代苏轼有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从此“西子湖”便成了西湖的别名。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史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功后,准备出兵北上与吴国争霸,但担心兵力不足,于是派大夫文种前往贿赂楚威王,要求借得楚国的水师。文种来到了楚国,对楚威王说:“越王想要修建舟师,以攻打吴国,希望楚国赐予大量木材和船工,助越灭吴。”
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船队。从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中发现的竹简显示,当时已有专人管理造船的作坊,制成后的战车要漆成黑色,而制成的战船则要用红色的油漆涂抹。 有了强大的水师,越王勾践最终灭了吴国。为了纪念这位开国君王,后人将勾践与西施一起祭祀,并将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勾胥里” 在今天的杭州城内,有两条街叫做“勾胥”,一条位于上城区,另一条位于拱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