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少离多是什么生肖?
会少离多是比喻,意思是说情侣或夫妻之间聚少离多;也形容好友、兄弟等之间见面机会很少。 在古代,人们通过日晷、漏刻计算时间,而将夜空划分为二十八个星区,每一星区由其中较亮的星星连线而成,分别对应“十二生肖”中的某一个。 如东方的角宿被称为“青龙”和“苍龙”,其中的亮星构成了一个带状的“青龙七宿”。在春季的黄昏,人们会在东南方的“青龙位”中观测到它们缓缓上升,这就是“青龙见”,又称为“龙抬头”,是农历二月二龙的生日。到了夏季,位于天空“正北方”的北斗七星逐渐东移,斗柄所指的“辰星”(如今已经称为“文昌君”)正是“炎帝神农氏”所居的“南方朱雀”之首。
在古印度,人们用“十二兽历”计算年份,并将一周七十二小时分为“六时”,每时的最后一小时为“末后一时”,又称“夜分”。这样一天就被人为地划分成了“昼三时”“夜三时”,与现今的二十四小时制近似。在古罗马,人们用“十二宫”来计算时间,将昼夜平分点为“子午线”,又将子午线划分为“四象”,每一象被赋予一个不同的名字来表述每天的某一时段。如此细致的时间划分,与现代的钟表完全吻合。 可见,古人对时间的划分和我们现在一样精细。在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于“时间”的描述,往往是借助于“星辰”“日月”的变化以及它们的“东升西落”“进退往来”来表现的,我们可以在古诗文中找到许多类似“会少离多”的例子。 但要注意的是,古代的“时辰”与我们现在的计时单位“时”不等同于现代科学中的“小时”,二者相差约14分钟。
所以,如果有人对你说“别来无恙”,你可能觉得他/她在故作姿态地说俏皮话,其实人家可能说的是真心话——从古代起,大多数人的寿命都不长,不到25岁就“亡故”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告别就成了一件很常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