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什么陵?

司邀月司邀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大广联!当然有! 广州共有四大陵园,分别是海珠区的烈土墓园、越秀区的水荫坟场、天河区的新世纪陵园和番禺区的凤凰山墓园。其中,烈土墓园和水荫坟场免费对外开放;而新世纪陵园和凤凰山墓园则需购买门票方可进入(价格均为每人次10元)。

一、烈士墓园 位于海珠区广州起义烈士公园内,建成于1958年4月,面积23亩。园内安息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先烈。每年清明节,当地政府和单位都要到这里举行隆重的公祭活动。同时,这里也是市民缅怀先烈的纪念场所。

二、水荫坟场 位于越秀区北较场大街水荫路旁,建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最初是两广总督府的私人墓地,故名“两广义庄”。后属广东省第二监狱管辖,故又有“省二监狱阴司”之称。20世纪60年代被作为火葬场的骨灰楼使用。现在已恢复为传统的墓地。

三、新世纪陵园 园区环境清新典雅,景色怡人。园中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是广州市唯一的花园式陵园。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智能化程度高,是我市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陵园之一。

四、凰山墓园 位于番禺区大石街。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依山而建,建筑特色取材粤西传统屋形,青砖黑瓦,古朴典雅,有大小广场5个,停车位近百个。该陵园绿化覆盖率较高,达95%以上。

王舜至王舜至优质答主

广州陵园、陵墓林立,其中较出名的陵园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中国孤军陵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烈士纪念碑等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以庄严肃穆、气势浩大、宏伟壮观的革命纪念建筑群体,成为羊城一处著名的风景点。革命先烈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拜谒和凭吊。

十九路军抗战阵亡将士陵园: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战期间,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及副军长陈铭枢等指挥得当,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不久十九路军调回福建,1932年4月12日,攻占福州后驻守该地。同年8月,十九路军遭到陈炯明的敌对粤军的进攻,“闽变”失败。十九路军奉命调回上海,其福建留守处和伤病员等部遭到分割包围和围攻,驻南屿的卫戍司令部和特务营、医院、军校、被服厂等部,处境十分险恶。留守处官兵和伤病人员为了保卫革命武装,与敌军展开顽强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不幸全军壮烈殉国。遗骸146位安葬于广州白云山麓。抗日战争胜利后,南洋归国华侨在广东当陆军总司令的侯腾,于1945年11月,发起重修陵园,并扩建成现园规模,面积15亩。墓前有烈士碑亭,上刻蔡廷锴题“千秋青史”四个大字。碑亭四周围着石栏杆,园后有两座碑坊,上书蔡廷锴题“碧血丹心”四个大字。墓园前60米处有纪念亭,四面开窗。墓园后座为“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上镌“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千秋楷模”,碑后有“碧血丹心”亭。

中国孤军陵园:十九路军参加抗战时,在上海四行仓库的一部,被日军包围。军长谢晋元以该部仅400人冒充800人,坚持抗战4昼夜,击退日军多次进攻后,弹尽粮绝,被迫撤退,这支部队退守公共租界,被英、日等国称为“孤军”(“孤军”不足300人)。日军诱使谢晋元的卫士在1941年4月28日将谢晋元杀害。“孤军”撤往沪西桥园,后撤往卢家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孤军被日军全部俘虏,被囚禁于上海南京西路胶州路口一座三层楼院内达5年之久。抗战胜利后孤军获得自由。1946年9月,200多名孤军离沪返粤,广州爱国同胞和“孤军”在上海时期曾大力声援上海人民正义斗争的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史良,以及宋庆龄、宋美龄都到车站欢迎孤军重返故里。同年11月,广州各界和救国会领导捐款在白云山兴建中国孤军陵园,收殓迁葬孤军在沪期间伤故及返粤后病故者52具骸骨。陵园座西朝东,占地30余亩。陵园正中的纪念碑高28.35米,下为边长各20米的长方形三级台基。碑顶上部,四面各嵌“万世流芳”四个烫金大宇。碑的正面有沈钧儒手书“抗日孤军殉难死事烈士之碑”。墓碑后背有“孤军坟墓”,碑两旁镌沈钧儒写的“国难艰危孤军有血,天心昭晰战友情深”,碑的左右两侧正面、背面及四个侧面,有邹韬奋、宋振吾、陈其瑗等30多位社会知名人士撰写诗文,碑座下部为浮雕装饰。墓园前座约4.5亩的长方形纪念广场,由石碑和亭廊组成纪念群体。亭廊为长113米的石柱瓦盖双层长廊,中间竖“孤军碑记”石碑,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