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对应何生肖?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以前凉爽了很多,露水也凉意渐浓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名称的由来,体现了气候由热转凉的过渡特点。
“寒露”之后,天气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除少数热带、亚热带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昼长夜短现象将不复存在,白天的时间将越来越短。从气候特征来看,“寒露”节气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 此时,北燕大雁飞成行;南方草木凋零,落叶缤纷,一派肃杀景象。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说,在寒露时节,最后一批大雁南飞,而鸟类中最小的雀鸟却渐渐不见了,水中则出现了蛤蜊,同时菊花已经繁茂。 在二十四节气之中,寒露是个比较特别的节气——它既是一个反应自然物候变化的节点,又为劳动人民的生活提供了生活指南:白露前后,棉花开始吐絮,采摘棉花开始了;而在寒露时节,秋收秋种工作即将开始,北方的冬小麦要播种,南方的双抢(抢收抢种)接近尾声。 随着寒露的到来,我国的气候也将进入多事之秋,自然灾害频发。
1409年10月8日,山西洪洞县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当时正值明成祖永乐七年,朝廷征召民夫运粮,赈济灾区。
1532年10月8日,贵州赤水发生严重饥荒,百姓以树皮和草根充饥。
1776年10月8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军占领波士顿后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同样是在10月8日,1851年太平天国建国后,洪秀全发布命令,要求所有天王府的建筑都要按“天朝宫殿”的标准重新修建。 从这些历史事件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见识一下古时节气与今天的关联性究竟有多强。 而到了现代,虽然气候变化有早有晚,但整体而言,四季还是分明的。人们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