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的形成的原因?

李精东李精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是,有没有一种组织形式或者企业形态,能够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两个目标。 理论上是没有的。 但社会企业通过创新,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可以尝试的路。 我把社会企业的实践路径总结为一句话:“先社会后商业”。

什么是“先社会后商业”呢? 就是说一家社会企业,它先成立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致力于解决某项社会问题。当这家社会企业解决了相应社会问题时,它实现了最初的社会价值,这时它才考虑利润的问题——也就是说,它在实现社会价值之前,其实一直在亏损。

但这里也有个先决条件,就是该社会企业解决相应社会问题的方案是可以商业化、可以复制的——如果它的解决方案具有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复制它来解决类似的问题),那么它就可以逐步扩大规模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反之,这个社会的经济意义就无从谈起了。

现在人们提到社会企业时,普遍认可其社会责任的一面。但这并不是它的初衷。社会企业的理念起源于欧美,目的是为了解决那里的失业问题和再就业问题。具体可以去搜索“social enterprise”的词根。

目前看来,最接近社会企业概念的是英国。根据201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社会企业评级》报告,对于社会企业的定义是这样的: 以企业方式运作,以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价格出售产品和服务,将大部分收益用于满足社会需求,并承担相应风险的非营利机构。

从定义看,社会企业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它是既能创造商业价值又能创造社会价值的“双赢”选择。 所以未来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可以试着创立一家社会企业,尝试这条“先社会后商业”的道路。

鄢锦桃鄢锦桃优质答主

社会企业萌芽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的社区经济发展实践,它在1990年代被正式提出和确认,英国政府在1997年正式开始社会企业的立法和促进工作,并且将之与社区发展相结合。2001年“社会企业欧洲”发起,社会企业的概念走向欧盟各国。随后,社会企业发展之风很快进入东亚,日本、韩国分别从2000年前后开始社会企业的本土化实践。中国香港在19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社会企业的实践,中国大陆社会企业的发展起步于2005年,截止到2011年2月,全国各地已经登记了三十多家社会企业。

虽然社会企业的概念和实践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迄今为止,对其内涵的统一界定和学理分析尚未形成,对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市场规律和公益精神的统一性和张力的学术研究也刚刚起步。社会企业实践在获得广泛认可和呈现日益高涨发展态势的同时,却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如相关法律的空白约束、投资渠道的匮乏、商业模式的不成熟、社会认同度和接受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