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个叫郝运?
我爸爸,现在在美国。名字和楼主一模一样! 不过他比我有出息多了~ 以前在东北一个小镇上开火车。后来火车司机没了,就去美国做厨子了。 然后我出生了。。。 我妈怀着我的时候,我爸天天想着给我起什么名字好!最后决定以后,让我妈每天写三遍“郝运”,写了整整十个月! 最后我出生了。。。
后来上了户口,派出所的阿姨看了看我的名字说,哇,这个男孩子将来一定要很厉害哦~(因为我姓郝且排第一) 后来。。。我就读小学了,名字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长串“郝运德林广玉堂骏哲明轩浩宇”等等等等,都是各堂和各字辈的名字。连起来可以出版一本书了。(我家是汉族,所以我随父姓;但我家是满族,所以按照族规要有满姓,于是就有了上述一大串名字。)
到了初中,还是这个名字。但是同学们都叫我小名“郝狗子”(因为姓氏和狗字同音) 高中时到了外地读书,嫌名字太长难写,就把后面的名字改了(当时流行改字 不改声),就得到了新名字“郝韵” (与“有缘”谐音) 但是身份证上的名字一直未改。直到上大学后又改成现在的名字“郝运”。 所以我现在身份证上的名字和百度上的名字是一样的。 但是QQ空间,微博等平台上都使用过去的名字“郝韵” 多谢观赏^ω^
从姓名学角度讲,一个人的姓名是其信息的载体。一个人出生时,其姓名的信息是按其本人信息确定的;在与外界交往时,外界又通过其姓名来获取此人的相关信息。这二者应该是相互对应的。
然而,一个人随着社会的交往面不断扩大,与同名同姓者接触的几率在逐步增大。据估计,在我国大约每10万人当中,就有143个人名字完全相同,而且在同一城市的大型企事业单位中,同名率甚至还会达到10%。可以想象,如果按上述信息获取方式,就会在信息处理时出现混乱,外界不可能正确区分此人与同名同姓者的信息。
从系统工程角度讲,这就产生了一个“容错”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为什么会出现名字相同的现象,而出现名字相同的现象又会产生什么后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通过姓名信息与外部信息的关联性来分析。
姓名信息与人的物理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个人出生时,其姓名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按其父母所赋予的字意来确定的,比如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子健康、英俊,就会为其起名张康强、韩英俊;有的则追求时尚、有个性或按音译方式、数字或图形取名。
从姓名信息的角度看,张康强、韩英俊的字意信息是相同的,因此二者之间是相关的,姓名信息与人的物理信息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姓名信息与外界信息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