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五行属什么动物?
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是十干五行; 寅木,卯木,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子水是十二地支。 从甲子开始到癸亥一共是六十对干支,也就是六十花甲。每一对干支都是五行的物质基础。因此六十花甲又叫“六旬甲子”。 这六十对干支中,有五对天干和四对地支组成一个天干地支的名称,比如甲子、乙丑……等等;还有五对地支没有天干的名字叫做地支五行; 最后剩下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构成一个干支名称,一共有五十对。这五百对干支组合在一起,每十天为一循环,周而复始,永无尽头。这就是古人发明编制的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的来源。 在干支阴阳属性中,阴干和阳干各占一半,每个时辰(早上5点到7点)都会有阴阳两种五行的变化。 上午5点至7点为寅卯时,此时为甲木或乙木主事,称为“日出扶桑”。中午11点至下午1时为巳午之时,此时的太阳最猛,为丙火司权。而黄昏5点至7点则由申酉所主,为日落西山,阳气渐弱之时。晚上9点至11点由亥子所主宰,一阳复阴,夜阑人静。
以上就是古人把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的原因以及每个时辰的五行变化情况。 而一天24小时,共分八节,每个时辰都是一节的子午卯酉,从夜里23点开始,每个时辰都是两个节气的时间。 这样,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节气和一个节气的后半段作为时间单位,这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
在六十个甲子周期里,每个周期都有六个节气,而在每一个节气前后各半个月的时间里,每一天的节气变化是一样的,都是先阳极而旺,然后再逐步衰退。所以,在节气的前后半月时间里,每天的时间分布是这样的: 前半个月上午5时至下午1时是阳气最盛的时段,也是阴消阳长之际,属于昼长夜短,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